"俺家娃能进国家队不?"老张蹲在村口水泥地上划拉着手机,屏幕光照亮他黝黑的脸。这个河南农村汉子刚给11岁的儿子提交完足球自荐材料,手指头在确认键上哆嗦了三回才按下去。
中国足协的球员自荐系统上线才四个月,像老张这样心里揣着足球梦的家长可不少。系统后台数据显示,全国有两万五千多人注册,光是完整提交技术视频的就有上千人。最绝的是山东某个足球培训班,教练带着二十多个娃娃集体录视频,有个小胖子射门时把摄像机踢翻了,这段花絮反而让评估专家记住了这群孩子。
足协这次整的活挺实在。从注册报名到动态复评整了五道关卡,青少年部的专家们天天盯着视频看,据说有个老教练看到好苗子会突然拍桌子,把隔壁办公室的文员吓得够呛。现在库里攒了三百多号人,有个新疆娃子靠着三十米外吊射的视频直接进了训练营,他爹卖烤馕的摊位上现在挂着"国脚之父"的锦旗。
女娃娃们的参与度确实让人着急。二十个姑娘混在一千多个小子堆里,像珍珠掉进麦子堆。有个十四岁的姑娘在自荐视频里连续颠球两百多下,背景音里她妈一直在喊"别踢了锅要翻了"。女子部的教练们急得直跺脚,最近正琢磨着去各个学校翻墙头找苗子。
那些说系统门槛高的,怕是没见过专业队怎么挑人。现在好歹能让娃子们露个脸,搁以前想递材料都找不着庙门。有个大连的出租车司机说得在理:"咱不指望孩子真能踢进国家队,可万一被哪个教练相中了呢?这不比买彩票强?"
入库的303人现在啥状态?白天上课的照样上课,送外卖的继续送外卖,只是手机24小时不敢静音。有个入选的小门将至今还在帮家里看小卖部,有回训练营通知来了,他抄起两包辣条就往外冲,说是要给教练们尝尝鲜。
这套系统最得劲的是把足球这碗饭端到了平常人家饭桌上。以前总觉得踢球得有关系有门路,现在只要手机能拍视频就成。河北有个种大棚的家长,每天摘完黄瓜就陪孩子练射门,拿茄子当足球踢坏了好几筐。
专家们私底下也嘀咕,这三百多人里最后能冒出几个好苗子?但话说回来,日本当年搞校园足球也是这么摸过来的。现在系统里2011年到2013年出生的孩子占了大半,等他们长到二十岁,刚好赶上世界杯扩军——这事想想就带劲。
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,系统里五岁到四十七岁的报名者都有。北京有个四十多岁的大叔非要上传自己踢野球的视频,说要给年轻人打个样,结果真有两个老球痞被挑去当青训陪练,现在天天在操场教小孩怎么合理冲撞。
女足姑娘们的视频看着让人心酸。有个山区女孩在玉米地里练盘带,镜头里时不时窜过几只老母鸡。她给足协的留言里写着:"能不能给个机会?我跑得比村里所有男孩子都快。"女子部的负责人看到这段,当场拍板要派教练去实地看看。
那些质疑系统是作秀的,怕是没见过评估现场。有回专家们为个孩子该打前锋还是后卫吵到凌晨两点,保洁阿姨以为闹鬼差点报警。现在每次开会都得备着速效救心丸,生怕哪个老教练发现好苗子太激动。
入库的孩子们现在最盼两件事:要么接到训练营电话,要么在短视频平台刷到自己。有个孩子天天让爹妈重播入库通知,连家里养的狗都学会"恭喜您"这三个字了。他爹说得实在:"就算最后没选上,这段够孩子吹到娶媳妇了。"
系统里藏着不少民间绝活。有个孩子能拿足球颠羽毛球,还有个能用后脑勺停球。最神的是个内蒙古孩子,射门时能把球踢出马头琴的声儿,民族大学的教授听说后非要拉他去测音律。
足协这次算是把路铺开了,往后就看能有多少人顺着这条路跑出来。青岛有个海鲜摊主说得妙:"咱不图孩子真成C罗,能混个市队主力,以后相亲都比别人多两分底气。"这话糙理不糙,足球这玩意,说到底还是得先让老百姓觉得有奔头。
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、客观性,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,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。
网眼查-国内十大杠杆炒股平台-配资在线-炒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