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周时期,为了削弱东夷的势力并加强对其的控制,周朝采取了分封制度,封置了鲁国等姬姓诸侯国,从而有效地压缩了东夷的活动范围。东夷的势力范围,通常被认为包括齐鲁丘陵(如泰山、鲁山、沂山、蒙山和尼山)以及两侧的广大地区。西周政府通过将齐鲁丘陵以西的大部分土地分封给众多诸侯,逐步限制了东夷的扩张空间。
周朝的分封制度可追溯到周天子,也就是周王的至高无上地位。周王的统治疆域通常为一千里,而在其统治下,还有一百多个诸侯国。诸侯的封地根据其爵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,分为五个等级:公爵、侯爵、伯爵、子爵和男爵。公爵和侯爵的封地通常为百里,伯爵的封地为七十里,子爵和男爵的封地则为五十里。周公旦被封为鲁国侯爵,国都设在曲阜,地处泗水上游。为何鲁国没有被封为公爵国呢?这是因为周武王只封了四个公爵国,其中有两个是姬姓的,分别是虢国和虞国,它们都是周武王的叔叔所建立的。而周武王的弟弟们,大多被封为侯爵或伯爵,这其中既考虑到了家族辈分,也考虑了战争功绩。
曲阜在商朝时期曾称为奄,商朝的南庚将商都从庇迁至奄,之后,盘庚又将商都迁到殷,且在迁都过程中,奄作为重镇一度成为商朝的第二都城,经历了三位商王的治理(约四十年)。商朝迁都之后,奄继续作为战略要地,最终被封给嬴姓,称为奄国。周朝灭商时,周公旦率军东征,最终在三年内消灭了奄国。为何用“践踏”这个词来形容灭奄国?当时奄国的实力非常强大,奄人甚至骑乘大象抵抗周军。战争持续了三年,周军的士气逐渐疲惫,战斗变得异常艰苦。最终,周公旦成功灭奄,剿灭其王族,将全族俘虏,宫殿也被夷为平地,地面上清除了所有与奄国相关的标志物,并在其遗址上挖了一个大池塘,以此彻底消除奄国的存在。
展开剩余54%公元前1043年,周武王驾崩,周公旦代为摄政,实际行使王权。周公旦以其卓越的政治才干,赢得了民心,被誉为“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”。在辅佐周成王的过程中,周公旦将其长子伯禽封为鲁国国君,实际上掌握了鲁国的政治权力。此外,周公旦还有六个儿子,他们分别被分封为侯爵,建立了各自的封国,这六国与鲁国共同构成了周公旦的“七国”。
凡国是周公旦的第三子伯瞵所建立的侯国,国都位于今河南辉县西南十公里的凡城,封地为伯爵。然而,凡国在春秋中期被戎人所灭。蒋国则由周公的第四子伯龄所建立,国都设在今河南信阳淮滨一带,封为子爵。蒋国最终在春秋时期被楚国所灭。邢国则由周公的第五子伯羿所建立,封为侯爵,国都设于今河北邢台。春秋时期,邢国被卫国吞并。茅国由周公的第六子伯翂所建,封为子爵,国都设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部。茅国最终在春秋时期被邾国吞并。胙国是周公的第七子伯翅所封,国都设于今河南延津县北部。春秋时期,胙国被南燕国所灭。祭国由周公的第八子伯翔所创立,封为伯爵,国都设在今河南郑州西北部。祭国在周昭王时期因战事被毁灭,祭公与天子一同葬身于汉水。春秋初期,祭国被郑国所灭。
周公旦有八子,其中七子被封为诸侯,而他的次子伯羽(即君陈)却未被封地,依然继续在周朝政权中担任卿士,辅佐天子。周公旦的后裔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逐渐形成了上百个姓氏,其中一些较为显赫的姓氏包括蒋、汪、孟、施、邢、鲁、柳、符等。此外,一些有趣的复姓如东门、东野、仲孙、叔孙、季孙等也广泛流传。
发布于:天津市网眼查-国内十大杠杆炒股平台-配资在线-炒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